第六十二章 抵制阉党——文震孟(3 / 4)

而误事的君子,没有怀忠而报国的小人。今有向来不知羞耻、惨杀名士贤人的吕纯如,四处活动,想为自己翻案。王永光身为吏部尚书,假窃威福,用小人而斥贤人,专权跋扈,心狠手毒;弄虚作假,假装诚直;论资升迁,变乱祖制;考试选拔,摈弃清正。举朝震恐,但无人敢言。臣子都如此,不是国家之福!”崇祯皇帝御览后,半信半疑,命文震孟列举事实上奏,文震孟奏言:“杀名士贤人,吏部郎中周顺昌;论资升迁,贬抑吏科都给事中陈良训;考试选拔,摈弃中书舍人陈士奇、潘有功。”崇祯帝不能不信了,责斥王永光。

王永光恼羞成怒,发誓报复,他勾结太监王永祚,谎言那陈士奇乃姚希孟的门生,而文震益乃姚希孟的舅舅,故文震孟偏向陈士奇而诋毁王永光。在王永光与文震孟之间,崇祯帝更相信王永光,他打消了对王永光的怀疑,转而怀疑起文震孟来,他下诏宽慰王永光,责斥文震孟肆意诋毁,文震孟着实受了一场冤枉。尽管他的忠心不为崇祯帝所理解,但王永光一伙却不得不收敛一下,他们翻案的野心化作泡影。文震孟不仅遭到崇祯帝的斥责,且得罪了权臣王永光,他觉得难以再在朝中做官了,遂退隐田园。

任命文震孟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右庶子,要他出仕。文震孟不得不从命,赴北京上任,几年后,文震孟进宫为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少詹事。出任少詹事不久,他上疏请求修正《光宗实录》,辨明是非。《光宗实录》是熹宗天启年间编纂的,当时的礼部侍郎周炳谟,在编写神宗朝的储位之争及“妖书“、“梃击“诸案时,秉笔直书。魏忠贤专权,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谟贬斥神宗,周炳谟被罢官。魏忠贤命他的党徒重修《光宗实录》,歪曲事实,诋诬拥卫皇太子的大臣。文震孟摘录了《光宗实录》中最为荒谬的记载数条,上疏请求改正,崇祯帝召集群臣面议。内阁首辅温体仁为人奸诈,倾向‘阉党’,嫉贤妒能,他与爪牙、内阁大臣王应熊百般阻扰,致使修正《光宗实录》一事不了了之,文震孟愤恨不已,但也无可奈何。

不久,一条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到北京:高迎祥、张献忠、李自成率部攻下凤阳,焚毁明朝皇帝的祖坟,崇祯帝闻讯,大惊失色,慌忙穿上孝服哭祭,诏杀凤阳巡抚杨一鹏。文震孟乘机上疏,指斥当权的大臣误国,他说:“当前诸臣,不能忧国奉公,结党营私,致使江山危若累卵。最近几年来,振肃纲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?选贤任能用了几人?安内攘外有什么策略?富国强兵有何方法?陛下应奋然一怒,颁发哀痛之诏,追究犯法该职者的罪行,从重处治,采取切实可行的安抚、绥靖政策,放宽对黎民百姓的征派。先收人心以遏制叛逆,慢慢地再筹划增加税收的方法,切毋竭泽而渔。把那些患得患失的官吏都赶出朝廷,集思广益,群策群力以定国乱。如此,国家尚可挽救。”在当时来说,这确实是一条良策。但是,崇祯帝缺乏用人之明,且刚愎自用,没能按文震孟的建议去做,文震孟此举却得罪了内阁首辅温体仁,温体仁伺机报复。

不久,机会便来了,经筵向来不讲《春秋》,崇祯帝认为《春秋》有裨治乱,命内阁择人进讲,文震孟精通《春秋》,为当时名家,他原本就是讲官,无疑是最佳人选。但温体仁嫉恨文震孟,摒而不用,内阁大臣钱士升盛誉文震孟,说他可当此任,温体仁无奈,遂佯装道:“差点漏了这个最佳人选!“列名奏上,文震孟进讲,很合崇祯皇帝的心意。过了几个月,崇祯帝准备增加阁臣,召廷臣数十人,考试票拟,文震孟列名其中,但他自知得罪了内阁首辅温体仁,难以与他共事,遂托病不参加考试。但崇祯帝觉得文震孟是个人才,遂未经考选,特擢文震孟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,入阁参预机务,文震孟两次上疏辞谢,崇祯皇帝不允。

文震孟成了一名内阁大臣,按照惯例,阁臣一经任命,即向司礼监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