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三章 羌人的特点(3 / 4)

奔腾在草原之上,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而战。

为了保卫自己的人民而战,与无数异族相抗衡,那是一幅多么浪漫主义的景象。

但是公孙瓒也有一点非常的致命的弱点,就是他和刘焉走的完全是宁外一个截然相反的路线,那就是太过于残暴了。

刘虞对人仁义,而公孙瓒对他人的行为那就走上了另外的一个极端。

就是无比的残暴,似乎他就是要刘虞对着干一般。

公孙瓒对别人仁义是吧,那公孙瓒到时候就反其道而行。

怎么残暴怎么来,甚至一度已经达到了相当作死的地步了。

乌丸、黄巾肆虐青、徐、幽、冀四州,在刘虞的安抚之下,乌桓投降了大汉。

公孙瓒压制不住,也不想刘虞立功,于是派人暗杀戎狄派向刘虞投降的使者。

致使刘虞和公孙瓒关系非常紧张。

后来为了跟刘虞怀柔百姓的政策对着干,公孙瓒干脆放纵部队劫掠百姓。

结果最后连一贯仁义,对于公孙瓒忍让的刘虞也看不下去,对于公孙瓒出手了。

当然,刘虞在施政方面比起公孙瓒强上不知道多少,但是论起军事就是比起公孙瓒不知道要差上多少了。

最后被公孙瓒给轻易就击败,本人也被公孙瓒所俘虏了。

而在杀与不杀之间,公孙瓒更是也作出来了一个无比作死的决定。

那就是他毅然决然地杀死了刘虞。

要知道,刘虞当时在幽州的声望极高,简直可以算的上是幽州人民眼中的救世主。

对于幽州的百姓而言,刘虞的声望极高,名声极好。

袁绍甚至一度想要将刘虞立为皇帝,与董卓所拥立的汉献帝刘协相抗衡。

甚至在刘虞死后,幽州百姓为了他的死而痛哭流涕。

(在整个三国历史中,只有两个人享受了如此待遇,一个是刘虞,还有一个就是袁绍。)

从中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之中看出来刘虞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高了,又是多么得到民心了。

然而就是声望那么高的刘虞,公孙瓒就轻易的安了一个罪名就把刘焉给杀了。

这还不算什么,公孙瓒对内作死,对外也是相当的作死。

在公孙瓒势力最最强的时候,公孙瓒自己曾经一度同时自作主张就设立了冀、青、兖三州刺史、

又是命部下将派兵同时入侵三州。

结果吓得冀州势力纷纷投靠袁绍,跟公孙瓒做对。

原本公孙瓒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片大好,凉州,兖州和青州公孙瓒三路进军,袁绍也被他强大的兵锋所威慑住了。

但是终于幽州内乱,公孙瓒击败刘虞后就乱按罪名将其杀死,落下弑主残暴之名。

然而他这么一杀倒是爽快了,但是真正受益的人确实袁绍。

原本还可以和袁绍一战的公孙瓒,在杀了刘虞之后,可惜说是民心就近视乌丸,鲜卑纷纷起兵造反。

而袁绍也趁着这个机会,联合了刘虞的旧部,加上乌丸人和鲜卑人念及刘虞的过去的好,也纷纷发兵相助、

结果被袁绍联合刘虞的旧部和乌丸人和鲜卑人给彻底击败了,最后只能落到一个引火自焚的下场。

曾经盛极一时的白马义从也就和公孙瓒一起消失了。

其实不管是刘虞的安抚政策,还是公孙瓒的镇压政策,其实都是有效果的。

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两手一起使用,利用羌人崇尚强者,去笼络一帮的羌人,来帮助自己拉一帮去打一帮才是最好的选贼

可惜的是幽州的这两位,都各自走了一个极端。

一个纯粹的使用安抚政策。一个就只知道严酷镇压,这样自然最后就只有一个失败的下场了。

当然羌人对于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