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,太难了。
远远不如文学,不如经学。
就算是太医令这样的官位,都不是一介草民能够染指的,就算医术再强也一样。
更何况太医令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,而且名义上是官,实际上是服务行业,与宦官相同,不算朝廷命官,不是文武大臣,不列朝班,就是个服务人员而已。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而刘禅竟然不但承认医术是两位圣人的传承,甚至愿意拜他为师,华佗如何能不激动。
他颤颤巍巍的说道,
“拜师之事,草民绝不敢当。但大王真要学,草民必倾囊相授。”
他要是真敢收刘禅做徒弟,以老师自居,明天刘备就得砍了他,刘备不砍,诸葛亮都得砍了他。
刘禅也没有强行非要降低自己身份,笑着玩了个谐音梗,
“如此那就多谢老先生了,希望老先生真能以《青囊》相授。”
华佗再次愣住了,问道,
“大王知道我写的书?”
刘禅笑着说,
“我有所耳闻。”
华佗写的《青囊书》,本来是他的不传之秘,打算等自己年老之后,选择一个最信任的徒弟传授。
虽然他已经六十几岁历史上华佗被杀时六十三岁,但三国演义让华佗延迟了十几年被杀,七十五岁到处行医太离谱了,只能把他的年龄改小十几岁,但他身体健康,依然常年四处行医,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很久,还没想过到底将《青囊书》传授给谁。
刘禅对这个时代的这个特点很是无语,除了学文学武,其他各行各业总是防着自己的徒弟,不到自己收山的那天,就不教徒弟看家本领,生怕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,导致很多东西都失传了。
刘禅笑着说,
“老先生刚才说过,会倾囊相授,可不要藏私啊。先生放心,就算先生不愿与我师徒相称,我也会保先生一世富贵的。”
华佗重重的点了点头。
他求了一生的官,只盼自己能得权贵赏识,能够摆脱平民的身份,如今刘禅对他如此礼遇,他哪里会藏私。
如果真能跟刘禅结一段师徒情谊,就算没有正式拜师,以刘禅这些年的好名声,也会给自己一个像样的身份。
他对钱财毫无想法,一代神医,不知道积累了多少财富,他想要的是士人的身份。
华佗少年时,曾经被举为孝廉,却拒绝了,选择了医术,这也是他后来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。
如今虽成一代神医,但却再没有举孝廉的机会了。
年轻时为了钱财选择了医术,如今却只想做一个官员。
真正的官员,而不是太医令这样的名义上官员,实际上的服务人员。
同时,他也想将一身医术传承下去。
接下来的几天,华佗对刘禅果然倾囊相授,开始认真的传授青囊书。
当然,中医讲究实践,就像当年诸葛亮传授刘禅兵法,天文等各种知识,教的只是理论,实践才能真的出真知。
而刘备,诸葛亮听说刘禅跟着华佗学医术,也没有生气。
医术虽然只是小道,医生也只是不入流的工役,但诸葛亮这个人很豁达,他自己也曾经学习各种三教九流的东西,甚至还学过农,学过丧事的乐器,阿斗学点医术,只要不沉迷其中真的跑去当医师,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诸葛亮这个亲生父亲都不在意,刘备这个相父就更不在意了,他自己都喜欢做些乱七八糟的事,怎么会管刘禅学医术。
刘禅:你说谁是生父,谁是相父?
今天三章合成一章了。
老读者越来越少,追更已经低于两千连续好几天了,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