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垒是北电的老师,他这辈子基本上顺风顺水,出道就演主角,连恋爱都没有波折,所以他是骄傲的,相反的来说也是单纯的,他能在自己最火的时候去教书,就比现在很多明星强!
当然,他自带清高、优越感,也是事实!
评论演技,《婚姻保卫战》之前,他一直塑造的都是儒雅小生——《蝶舞天涯》不算,《婚姻保卫战》之后,文人戏逐渐减少,家庭戏增多…
《嘿!老头》,黄垒演玩世不恭的混账儿子,前期一直被李雪建老师吊打,后期,父子和解,黄垒最擅长的戏码,勉强跟上了李雪建老师…
这么说吧,他演戏完全延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,就是典型的带入角色!
所以,他跟女演员在片场就经常打打闹闹,分寸感没有那么强…
很多演员都这样,比方说黄玄、大蜜蜜的摸大腿,人家演的是情侣,情侣之间摸下大腿怎么了?
人家演技好,把自己完全代入角色了,人戏不分,这是最高境界,你们懂个屁!
说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,他的表演体系经过中国表演学院的传承、演化,变得特完善、严密和具有灌输性,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可批量生产!
简单来说就是僵化了!
所以,你看到《深夜食堂》和《我爱男闺蜜》,总感觉傻傻分不清楚…
并不会是他演的有问题,而是他的思维惯性就摆在这!
从这个角度来说,很多野路子出身的反倒比所谓的学院派更为灵动,知晓变通,富有感染力…
从这个角度来说,博哥要压黄老师一头…
《亲爱的》一部戏,改变了很多人对黄博‘符号化’标签的认识!
当然,他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,《痞子英雄》里不知所云的演绎也是黄博的败笔!
孙红磊也有《战国》这等让人怀疑人生的作品…
西方演员跟我们完全不一样,很多西方演员尤其是美国演员,压根没有接受过学院的教育,但他们无一例外从小就演过舞台剧!
上小学有小学社团,中学有中学社团,平时还有街区剧院、城市剧院等等…
舞台剧这种在我们看来挺高冷的玩意儿,只是人家生活中的普遍调剂。
柯明斯基教授沈明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分类,其实顶级演员早就把所谓的方法派、体验派融会贯通了…
……
跟四位老师取完经,第二天早晨醒来,沈明马上去影像店买了《倒扣的王牌》,比利·怀尔德的经典作品,描写的就是无良媒体怎么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作品。
顺便还买了《发条橙》、《人间失格》、《黑暗的心》…
对了,柯明斯基叮嘱他一定要买《变形记》…
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买,但沈明还是买了。
看书前,老司机叮嘱他:“1994年自由新闻摄影师凯文·卡特拍摄的《饥饿的苏丹》获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,引发新闻职业伦理的世界性争议。批评者认为“卡特是自私的、不关心民众的媒体和记者,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了普利策奖”,但是站在新闻伦理的角度,不用镜头留下真实记录,有谁知道小女孩的悲惨境遇,进而关注苏丹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?”
“所以,路易斯的逻辑没有毛病!”
“…你要坚信这一点!”
“不能动摇!”
“啊?”
“你想啊,路易斯为什么要做‘夜行者’?”
“赚钱?”
“除了赚钱呢?他是一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吗?”
“…好像不是…”
喜欢享受生活,就不可能白天睡觉,晚上上班…
而且他赚了钱之后,依然居住在原来那个破旧的公寓里,这就说明,他不是